【轻松】镇淀之宝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看历代古钟,谱钟铃文化乐章

  人过大钟寺,寺钟大过人

  这句俗语所说的就是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

  曾经是清朝皇家祈雨的重要场所

  距今已有290年的历史

  内敕建觉生寺碑碑文

  记录着此处的由

  京城西直门外曾家庄

  有圆址爽垲长林佳茂,

  右隔尘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

  宜为寂静清修之地

  短短几行字,可见旧时京西海淀风貌。正是这树木繁茂,水系纵横的清修祈福之地,因永乐大钟的到而被百姓们俗称为大钟寺。

  1984年,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立,作为内唯一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保护古代钟铃的古钟类专题性博物馆,馆内现收藏有不同时期的各类古钟藏品七百余件。今天,镇淀之宝带您走进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聆听这里珍藏的历史回音。

  最大更钟永乐大铁钟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钟铃作为沿袭至今的古代乐器,一直以深受大家的喜爱。我的钟铃文化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九亭钟园,一口永乐大铁钟格外引人注目。

  永乐大铁钟铸造于明代永乐年间,这口钟通高有4.37米,底口的直径有2.38米,这口钟相传曾悬挂在北京的钟楼之上,用向城市报时。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口钟被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业部副主任王申介绍说。

  据介绍,永乐大铁钟是一口更钟,是用向人们报时时所使用的器物,这口钟也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最大的一口更钟。

  金火技术形声艺术精妙结合

  所谓闻钟声,烦恼轻。古钟的演变过程既复杂又漫长。在阅古钟林展厅,大大各朝各代的古钟陈列于此。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两汉后正圆筒形钟体逐渐代替了合瓦型制的乐钟,被称为梵钟又叫佛钟,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华民族钟铃文化历史的绵长与悠久。

  这个展厅,这口弘治道钟跟很多钟不一样,文字呈横向排列,它铸造于公元1492年明代弘治年间。这口钟通体铸有三部道教经文,经文的起始部位,就在牌位的正上方,从元字向左旋钟而读,即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需要绕钟32圈,才能把钟体的三部道教经文阅读完毕。王申说。

  一口古钟的铸造既是金与火的技术,也是形与声的艺术,每一口钟都诉说着一段历史一段沧桑。在这里,一口特别的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口钟的通体铸有二十二条神态各异的龙纹,而在钟裙部则铸有八个八卦符号的‘乾’卦符号,而乾卦的乾与龙暗合‘乾隆’之意,因此这口钟也被称为‘乾隆朝钟’。钟上的纹样,则延续了清朝初期云纹海水纹龙纹的一个基本样式,同时采取了高浮雕的技法,这么精湛的铸造工艺正是向我们展现了皇室的气相和天子的威仪。王申说。

  五绝钟王铸钟史上的集大成者

  寺古树悠悠,钟声阵阵,当到钟韵洪鸣展厅,这里却没有摆放任何一件器物。仔细听,耳畔回响的正是那浑厚悠远的钟声,这就是这个展厅的设计理念,不见钟形,但闻钟声。脚下的铜牌以觉生寺为心,将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古今标志性建筑描绘在铜牌上,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无论身处铜牌的任何一个地方,耳畔都能够听到钟声。王申介绍说。

  而这个钟声,指的就是永乐大钟。永乐大钟铸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写道声闻数十里,其声谹谹,时远时,有异他钟。永乐大钟以历史悠久钟声浑厚悠远,铭文经咒繁多,悬挂结构巧妙,和高超的铸造工艺而闻名于世,因此,有着钟王的美誉。

  根据目前发现的文字记载,永乐大钟其实是在清乾隆八年从万寿寺移到觉生寺存放的。我们常说钟王一有五绝,第一绝就是形大量重历史悠久。永乐大钟通高有6.75米,重量达到了46.5吨重,直径长3.3米。永乐大钟的第二绝,就是永乐大钟重击沉着古朴,轻击清远悠扬。王申说。

  走上二楼,就可以看到永乐大钟的第三绝科学的悬挂结构。永乐大钟采取了三层重叠纵横架构的悬挂方法 ,同时八根贴金盘龙立柱同时稍稍向内侧倾斜,形成了一个侧角,与上面的横梁形成了一个向内侧的合力,保证了永乐大钟悬挂结构的稳固。

  永乐大钟的第四绝就是铭文之多,当属世界第一。永乐大钟的钟钮悬挂结构,以及钟体的外壁内壁口沿上都遍铸汉文梵文一两种文字,计23万余字。

  经过成分分析测定,永乐大钟含有铜锡铅和其他少量金属元素,而这种青铜合金的比例与礼考工记的记载六分其金,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相符合。这就是钟王的第五绝高超的铸造工艺。

  永乐大钟承载着永乐皇帝敬愿大明永一统的理想追求,凝聚着古代匠师们的高度智慧。永乐大钟可以说是古代铸钟历史上的集大成者,也是一级文物,镇馆之宝,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也因此大钟而声名大震,成为了如今钟铃文化的聚集地。

  曾经的觉生寺作为清代皇家寺,不仅是当时的礼佛场所,同时还是清代皇帝往返于北京西郊园林到紫禁城之间陆上交通的重要节点,是皇帝驻跸或休憩的场所。如今,依托觉生寺古建筑群成立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则发挥着公文化教育职能,馆内收藏的700余件古钟藏品各具特色,反映了古代钟铃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今

  在这里每年也会举办辞旧迎新

  鸣钟祈福活动

  时移势迁

  唯有钟声从未变更

  听

  在海淀

  敲响时代之音

  出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心

  指导单位

  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支持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镇淀之宝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出品人佟志伟

  总监制张庆洁

  总策划卫

  总统筹张旭

  制片人范杰

  监制杨凯博

  导演李洪亚

  学术指导樊志斌 张超

  统筹韩娟娟

  艺术设计闫春蕊

  文案李洪亚

  摄像高子旗 董碧渊

  剪辑李洪亚 李天园

  包装闫春蕊

  主持人贺佳

  图文编辑陈乃禾

上一篇:【说明】缠棉—大学生运动装 下一篇:【数据】欧银官员称油价不确定性不会阻止6月降息